“Fashion”这个单词在双解词典中有一条英文释义是:a way of behaving that is popular at a particular time。也就是说,一件事情要成为潮流,一定是限定在一个特定的时期里。而这个所谓的“Particular time”的确很特别。一般来说这个时机是某件事情开始高调的进入大众的视野,被所有人谈论,而实际上它又还没有被所有人看透和弄懂的时候。
传统企业进军互联网成为“Fashion”,正属于这个时期。
谁才是传统照明企业的救命稻草?
一方面,互联网正在大面积的制造奇迹,“天猫双十一”、“小米模式”、“内测的牛腩”……在围观人群中,尚未看懂却已经开始喝彩叫好的身影比比皆是,甚至就在一夜之间,就连所谓的“微信营销大师”都可以被量产,在名片上印满Title,辗转于各大二三线城市的酒店,他们在讲台上手舞足蹈,表现出比腾讯都还要信仰微信的热情,底下则是人头攒动、同样激动的传统企业老板。
于是在另一方面,受这些奇迹的鼓动,传统企业并没有太弄清楚“互联网化”的内功究竟如何炼成,就一头扎了进来,他们畏惧颠覆的力量,同时相信捷径的效率,当自称“诺亚”的老师销售方舟门票时,他们毫不犹豫的顶礼膜拜,那么对于处在传统企业大军中的LED照明企业,又该何去何从呢?
毕竟,在这种奇迹时代,不跟随似乎就意味着被抛弃,企业也会变得越来越不冷静。这种不冷静,大抵可以表现为两种:
一种是,互联网万能论。这类企业沉浸在一种美妙的幻想中,觉得互联网这个天赐之物能够拯救自己于水火。所以对于互联网的投入倾其所有,而且毫无章法顾虑,追着图书市场上畅销关键词跑是它们最大的秘诀。互联网思维、O2O、大数据……站在风口浪尖的是什么,它们就来什么。我曾接到过卫浴生产商的咨询需求,他说他想做基于产品的粉丝社交,通过一款连接马桶感应功能的App(物联网概念),这样所有同时坐在马桶上的用户,就能够相互识别并添加好友,共同交流使用马桶时的心情,马桶本身还是限量销售的,要达到“xx分钟售罄”的效果。我劝了半晌没劝动,后来据说耗资百万什么都没做成,老板又开始研究如何通过增加液晶面板来实现“你的如厕速度今天打败了89%的用户”这种功能……
另一种,我称之为互联网功利者。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