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板行业正面临着渠道下沉的发展状态,一线市场基本处于饱和的状态,为了更好的挖掘市场,诸多地板企业瞄准了三、四线市场。由于城镇化的趋势加快,三、四线城市人口又多,绝对是一个利好的开辟市场机会。然而,对于实木地板而言,因其产品的特殊性,下沉渠道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。 市场开拓一切从实际出发 开拓三四线市场时,地板企业也需考虑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,针对不同市场采取不同的产品策略。纵观当下市场形势,实木地板和人造板地板的市场占有量比例大约是1∶3.人造板地板以价格优势和产品优势获得了市场的认可。 在这种情况下,实木地板深入三四线市场似乎并不占优势。主要原因是,一般以胡桃木、枫木、樱桃木为基材的实木地板价格都比较贵。而三、四线城市的消费者收入有限,绝大部分是普通工薪层,只有小部分的高端消费者会选择购买价格较高的实木地板。 渠道下沉要注重“节奏” 所以,实木地板下沉三、四线市场的时机并不成熟。实木地板作为地板中的高端消费品,其附加值很高,不少中高端客户已把实木地板作为家装的首选。实木地板天然的木纹纹理和色泽,对崇尚回归自然的家庭来说,无疑是最佳的选择。实木地板自古以来就透着一种温情,不仅外观华丽,雕刻精美,而且款式多样。这些都是实木地板立足中高端市场的重要原因。 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,以及国家出台的刺激消费政策的引导,在未来地板市场上,实木地板必将占据一席之地,而且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,但是整体发展速度不会太快,目前,还是以省会城市消费群体为主。
-
地板行业作为房地产的下游产业,一直有着“靠地吃饭”的说法,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紧紧关系到了地板等建材行业的未来。在《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》(以下简称“《决定》”)中,对于“房价”“房地产调控”等热点话题虽未置一词,但有关“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”、“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”,以及“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”等重大基础性改革举措,被专家视为顶层设计下的住房政策新路。
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决定了其可持续的深度发展。同时对其依附的建材和装饰产业意义重大,影响深远。
地板行业依托于房产发展
“人们不应该只关注政府是否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,更应该重视长效机制的建设。”谈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原主任、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这样表示。
在房地产业内人士看来,《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》从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到财税、土地、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具体决定,折射到房地产就勾勒了房地产长效机制雏形,有关条款分别关联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形成、土地供应、融资渠道、税收调节等。
房地产的生死存亡直接决定地板行业的生死。以市场为杠杆,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。地板产业也将“随波逐流”。
决定指出,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,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,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、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,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。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,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,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。
地板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配套材料,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新型城镇化,将会拉动地板市场需求。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,就可带动1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,相应增加的投资需求会更多。目前,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.4亿人,其中外出农民工约1.5亿人,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富余劳动力,城镇化至少还有10年、20年甚至更长的路要走。城镇化建设作为未来中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,是地板行业的利好因素。
有专家认为,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,将直接带动基建、房地产、交通等系统发展,能够增加4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,能有效拉动内需。